You are here

「入流亡所」的意义

打印机友好的版本打印机友好的版本
Chinese, Simplified

「入流亡所」是在法鼓山观音殿所看到的一句话,很有意义,不论遇到什么事,都能以入流亡所治自己的贪、瞋、痴,治别人的议论,才能把事情做对,不要困在做错的事。

观 世音菩萨说:「初于闻中」,是说:「我在修行的初期,运用听觉。」这里我要请各位特别注意,在这修行的初期,观世音菩萨也和我们一样:一、有「我」的强烈 观念;二、知道运用「闻性」;三、有「闻」及「听」的作用;及四、听到「声音」,譬如上面所讲的潮声。为什么我在此处要强调观世音在修行的初期,也像我们 凡夫一样,有「我」、「闻性」、「闻」、「听」及「声」等妄想执着呢?这是因为要反映以后观世音怎样逐一消除这种妄想执着。

上面已说过,观世音是在海滩边修禅定的,因听潮声的来去,悟到声音在闻性中剎那生灭,并非永久的、实有的;而人之妄想烦恼,却都因执着这声音而来。所以,观世音采用「入流亡所」的方法,使声音不再成为烦恼的根源。

「入 流亡所」(注二)应该分开来研究,现在我们先讨论「入流」。「入」是佛法中的一个专有名词,是表示人的各器官与外界接触的现象。所以,佛法中有所谓「六 入」,那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外部器官与外界的接触,及脑意识与外界思想的接触的总称。此处的「入」则是「耳入」,是外界的波动震着耳膜,使人发生有声 音的感觉的现象。

「流」的意义是「不住」。《金刚经》里常提到「不住色生心,不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生心。」「不住」即是说不要将「入」留停下来,要让它一接「即流」。所以,观世音所说的「入流」,即是《金刚经》中的「不住声生心」。

再 说得详细些,「入流」就是说不要停留每一个因耳朵与外界接触所感到的单独的声音(单音),而要让每个单音像流水般的继续不绝的流去。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很容 易,实则很难。我们人的毛病,就是在留住这种单音,而将它们连贯起来,于是组成名词,连成句子,产生意义;妄想执着由此而生,烦恼苦痛由此而来。各位不 信,让我们来试一试。

  
现在我请任何一位在座发三个单音,各位听着。

  「观」。──「世」。──「音」。──

现 在我问:「各位听到了什么?」很多人回答:「观世音」。诸位答「观世音」的,就没有做到「入流」。因为你们没有让「观」「世」「音」三个单音一「入」即 「流」,而是将这三个单音都留住下来,连贯了起来,组成「观世音」这个名词;并且很多位的脑子里,将平时所知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都连想了起来,这就是妄想执 着啊!各位,不论「观世音」这个名词是好或坏,它一样妄想执着。所以,要去掉妄想执着,就得「入流」。

这 样一试,各位也许反过来要说,那倒真不容易,人的脑子中就有这么的机能,将单音留住下来,连贯起来,叫我们怎能「不住」而让它「流」呢?这话也不尽然,我 们仔细想一想,「入流」也并不这么难。此刻各位的耳朵和外界接触而产生的音声实在多得很:有汽车经过的声音,有小孩在外面吵闹的声音,有邻座呼吸的声音, 还有很多其他的声音,可是各位很自然地将这些声音都「流」而「不住」。所「不流」的,只是我在讲的声音。

为 什么呢?因为各位在注意我讲的话,要想知道我在说些什么,因此不让这些「入」流去,而将这些「入」留住,因此就听见我的话,也因此就产生许多思想上的反 应。又譬如你听到的三个单音,如果各位不将它们留住,每个单音都任它一触即流,单独的一个「观」声,一个「世」声,或一个「音」声,都产生不出观世音这个 名词及因之而有的一切意义。各位自己可以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,自会觉得「入流」这个办法,确是很妙。

「亡 所」的亡是「亡失」、「消除」的意思;「所」是所听到的对象及因听到而引起的一切对象的简称。在佛学经书里,常提到「能」、「所」两个名词。「能」是指能 起此作用的主体,譬如能听的我、能看的我。「所」是指此作用所及的对象,譬如所听到的声音、所看到的色彩。世界上有许多现象,都由此相对的「能、所」观念 造成,是妄想执着的主要形态。

所以,「亡所」是说在修行中「亡失了听到的对象及因此对象而产生的一切对象。」让我来举一个例子:

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居士说:「地下车(指纽约的Subway)的声音真闹,一坐进地下车,就被乱哄哄的闹声弄得心烦。」当我们分析这句话的时候,就会发现下列的层次:

坐进地下车,耳朵与外界接触(「入」)。
将每个单音留住了下来(不流而住),乃发觉有声音(听到的对象──这是第一个「所」)。
这声音是轰轰轰的(单音连贯起来,造成有意义的对象──这是第二个「所」)。
这轰轰的声音是地下车的声音(联想起其他的对象──这是第三个「所」)。
地下车的闹声真烦心(又联想起以往的经验,引起烦心的对象──这是第四个「所」)。
  
现在让我们将这些对象一层层的反推回去。

尽管知道是地下车的闹声,但不去联想起以往因听到地下车闹声而烦心的经验──「亡」第四个「所」。

尽管听到轰轰的声音,但不去管它是飞机的轰轰声呢,还是地下车的轰轰声,还是其他的轰轰声──「亡」第三个「所」。

尽管听到有声音,可是不去分别它是轰轰声呢,还是吱吱声,还是其他各种的声音──「亡」第二个「所」。

每个单音,任它一触即流(入流),不予留住连贯,闻性中不起有声音的感觉──「亡」第一个「所」。
  
到此阶段,所有的「所」──对象,都已亡失,此种境界,便是「入流亡所」。

各位现在明白了「入流亡所」的整个意义。观世音菩萨在他修行的初期,即是用的这个方法:在闻性中,耳入不住,亡失对象。

multi_image: